【北京精密】精密啮合未来:照耀齿轮班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之道


[编者按]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齿轮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赣南科技学院开设的“照耀齿轮班”以“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模式,为行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全新思路。从课程体系的精心设计,到行业精英的深度参与,再到实习就业的精准对接,这一模式不仅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更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搭建了广阔平台。为满足我国齿轮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长期需要,赣南科技学院在该校机械本科专业开设了齿轮特色方向“照耀齿轮工程师班”(简称“照耀齿轮班”),面向现代制造业培养齿轮技术人才。第一届照耀齿轮班共有44名学生,从该校大三机械类相关专业10个班近400名学生中选拔。自2024年11月29日开班以来,赣南科技学院突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新时代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和途径。针对“照耀齿轮班”的定位,石照耀教授特别强调,齿轮班采用"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创新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无缝对接;在教学团队建设上,邀请齿轮企业精英深度参与齿轮前沿技术等课程讲授;在培养路径创新上,实施"3+1"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进入企业项目化顶岗实习。这种"教学-实训-就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不仅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过硬的实践能力,更通过实习期的双向选择机制,为企业精准输送"毕业即上岗、上岗即胜任"的优质人才。为此,石照耀教授为第一届齿轮班讲授了第一堂课“齿轮传动或将站在历史前沿”。

一、课程设计凸显产业需求,构建能力培养新体系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充分采纳齿轮企业的意见,满足当前齿轮企业的需求,将其划分为两大核心模块:基础理论模块和专业技能模块。基础理论模块包含四门主干课程:(1)现代齿轮设计理论与方法;(2)齿轮先进制造工艺与智能装备;(3)齿轮材料科学及热处理技术;(4)齿轮前沿技术发展动态。这些课程为学生构建完整的齿轮知识体系。在专业技能模块,重点设置了三个实践环节:(1)齿轮设计软件Kisssoft的工程应用;(2)齿轮精密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3)企业实地实践训练。通过这样的课程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工程能力。二、行业精英躬身育人,打造产教融合新模式

在产教融合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照耀齿轮班"前沿技术系列课程本学期在赣南科技学院掀起热潮。这一由国内齿轮企业联合发起的教育创新项目,正以其独特的"校企双导师"模式,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注入新活力。包括深圳兆威、深圳合发、东莞星火、深圳环驱、东莞西格、赣州群星、江铃齿轮等多家齿轮企业的创始人与技术高管纷纷走进校园,将产业最前沿的技术动态与实战经验带入课堂,搭建起连接学术理论与产业实践的桥梁。

三、教学形式突破创新,激发学习效能新高度

在教育创新的浪潮中,教学形式的突破与创新已成为提升学习效能的关键。企业家亲自进校园授课,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体验,也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开辟了路径。同时还为学生提供了与行业精英直接交流的机会,拓宽了他们的职业视野。学生可以通过与一代企业家的互动,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职业发展的匹配性,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四、校企协同育人,打造人才精准对接新范式

本届学生即将进入企业实习一年,十多家齿轮企业来赣南科技学院“照耀齿轮班”“抢”学生。行业企业高管团队亲临校园开展专场宣讲,这既是对"照耀齿轮班"人才培养质量的权威背书,更彰显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实际成效。此类精准对接构建了"三维联动"机制:企业端通过沉浸式宣讲展示人才需求标准,学校端依托定制化培养输出适配人才,学生端在双向选择中实现职业能力的精准匹配。这种创新实践不仅搭建了人才供需的高效对接平台,更形成了"教学-实践-就业"的良性循环生态,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的范式样本。

这种创新育人模式,犹如精密的齿轮传动系统,将理论教育、实践训练和就业通道有机啮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照耀齿轮班”致力为齿轮行业培养“精细化产业工程师”,打造齿轮工程师的培养摇篮。

媒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SMwtB1558GT-fWgcl_OmJ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