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赣韵龙窑·薪火相传:青春实践赓续文化根脉

七月的吉安,骄阳似火,热情如燃。赣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赣韵龙窑·薪火相传”实践团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奔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吉州窑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之旅。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历时七天,从历史探寻到工艺体验,从社区服务到文化传承,队员们在这片千年窑火的土地上,书写了属于青春的华章。

青春集结奔赴吉安,初探千年瓷韵悠长

6月30日清晨,金色的阳光温柔地洒满赣南科技学院校园,为这个特别的日子镀上一层温暖的光辉。实践队在校内集结,队员们身着统一队服,在欢声笑语中踏上了征程。

从赣州到吉安,车厢内的“移动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分享着吉州窑的历史与故事,厚重的文化底蕴在交流中逐渐清晰。

抵达吉州窑后,陶瓷文化展厅内珍品琳琅满目,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等绝技在专家讲解下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队员们深受震撼。晚间会议中,老师们总结首日行程,为后续任务指明方向,青春的征程在热烈的氛围中正式拉开序幕。

窑火映照赤诚初心,寻梦吉州古韵新篇

7月1日,实践团踏入这片红色热土,以“匠心向党共谱华章”2025年吉州窑第十一届龙窑柴烧活动为契机,探寻陶艺背后的文化内涵。活动在宋街非遗广场开启,暖场视频、开场鼓舞《龙腾盛世》依次上演,瞬间点燃现场氛围。红色宣讲《家风如炬薪火相传》让队员们在历史的回响中触摸初心。歌曲《我爱你中国》歌声嘹亮,将爱国情怀抒发得淋漓尽致。

在圣火塔举行的祭天地仪式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非遗传承的重要意义。仪式从清都观取火种开始,点燃了圣火塔,火焰仿佛诉说着千年的传承与希望。非遗传承人和工匠们上香祈福,宣读祭文,展现出对技艺的尊重与对天地的虔诚。步行至龙窑,传递火种并引燃龙窑火塔,众人纷纷添柴添福,寄托着美好的祝愿与对未来的期待。队员们也为活动的顺利进行贡献了青春力量,在实践中深入了解了吉州窑陶瓷文化,成为文化传承的新生力量。

走进本觉寺岭龙窑遗址,触摸残存的窑壁与瓷片,倾听古代窑工的智慧,见证木叶天目盏的复烧,队员们体会到“一叶一世界”的禅意与窑变奇迹,更加坚定了守护文化根脉的决心。

躬身践行求知之路,感悟文化厚重深韵

晨光初露,实践团成员便踏入吉州窑,开启了充满意义的一天。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投入到活动现场的桌椅搬运与布置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有的搬运沉重的桌椅,有的仔细调整摆放位置,有的耐心擦拭桌椅表面,力求为后续活动打造一个整洁、有序的场地。尽管汗水浸湿了衣衫,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专注与热情。

在吉州窑博物馆,一件件瓷器静静地陈列着,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从黑釉盏到彩绘瓷,每一件作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吉州窑的辉煌变迁。讲解员生动的解说,让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古代工匠们执着追求技艺的艰辛历程。他们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队员们从文物中窥见了文化的深韵,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份厚重的历史感,让他们对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吉州窑,让这份千年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视觉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队员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同。

探寻指尖制瓷工艺,触碰千年传承匠心

在吉州窑制瓷作坊,队员们仿佛穿越了时空,来到了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天地。这里,空气里弥漫着泥土的芬芳,每一座窑炉、每一件工具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制瓷师傅们热情地迎接了队员们,并详细讲解了从选泥到烧制的每道工序,首先介绍了选泥的重要性,强调了泥料的质量对成品的影响。在师傅的指导下,队员们开始尝试拉坯。在不断尝试和师傅的耐心教导下,队员们逐渐掌握了技巧,学会了如何控制力度,保持泥团的均匀旋转,最终成功制作出了形状各异的坯体。

队员们还观摩了大师在陶瓷上的彩绘。大师的手法熟练而精准,每一笔都恰到好处,色彩在陶瓷上绽放出美丽的图案。在大师的鼓励下,队员们也上阵体验了一番。他们小心翼翼地在坯体上描绘,虽然手法略显生疏,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享受着创作的乐趣。

这次亲手制陶的经历,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制陶的难度,也更加敬佩工匠们的技艺。他们意识到,每一件精美的陶瓷背后,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汗水。

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队员们的动手能力,更激发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队员们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吉州窑,让这份千年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社区共守文明薪火,窑夜长明人间烟火

实践团走进社区,为孩子们普及防溺水知识。队员们分发宣传册子,用生动的案例讲解防溺水的重要性,让安全意识在孩子们心中萌芽。随后,队员们为中老年人宣传防诈骗知识,用真实案例揭示诈骗手段,老人们专注倾听。此外,队员们还参与了摆放电动车的志愿活动,将乱停乱放的电动车整齐摆放,为社区整洁有序贡献力量。队员们深知,每一次讲解和志愿服务,都是在为居民生活增添保障,这份责任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服务社会、奉献爱心的信念。

午后,实践团一行来到吉州窑文创馆,馆内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陶瓷文创产品,从茶具到装饰品,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讲解员细致地介绍了陶瓷文化与创新设计的结合,队员们沉浸其中,感受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完美融合。

夜幕下,“寻梦吉州窑奇妙仲夏夜”活动开启,队员们维护秩序、发放小龙虾,见证非遗与美食、夜游的创新融合。志愿者工作虽忙碌,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在烟火气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点茶细品千年雅韵,稻浪轻映落日夕阳

在吉州古茶瓷博物馆的午后,一场非遗"点茶"活动将队员们带入了宋韵风雅的茶世界。点茶作为宋代茶文化的精髓,不仅是泡茶技艺,更是集艺术、礼仪、哲学于一体的文化载体。当茶筅在茶盏中旋转击拂,白色茶汤泛起细密泡沫,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文人雅士共赏"雪沫乳花浮午盏"的诗意。

在吉州古茶瓷博物馆,非遗“点茶”活动开启了宋韵之旅。队员们学习注水击拂,体会力度、速度与节奏的精妙,掌握了非遗技艺,领悟了文化传承的意义。

傍晚时分,大家来到稻田边,金色的余晖洒在稻穗上,驱散了一天的疲惫,静静地享受着自然的馈赠。从繁忙的实践活动到宁静的自然美景,一天的经历让队员们收获满满,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有了更深的理解。

青春燃动时代之火,文化辉映信仰之光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圆满结束,实践团在吉州窑的沉浸式体验中,深入探寻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团队协作能力,更坚定了文化传承的信念。从历史到工艺,从社区到田野,每一段经历都是青春成长的印记,每一项收获都是文化传承的火种。未来,文法学院“赣韵龙窑·薪火相传”实践团将继续以青春之力,守护文化根脉,让千年窑火与红色基因照亮前行之路,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赣南科技学院“赣韵龙窑·薪火相传”实践队伍:王金鉴、王奕婷、周聪健、郑欣琳)

媒体链接:http://yingji.china.com.cn/2025-07/17/content_431765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