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11月26日,一场别开生面、满溢传统文化韵味的劳动教育客家剪纸活动在我校崇善楼629教室热烈开展,非遗传统文化与校园劳动教育的紧密结合为我们学校五育并举注入了新的活力。此次活动邀请了“客家剪纸”非遗传承人曾晓梅老师授课,为30余名热爱传统手工艺的同学们开启非遗剪纸艺术之门。

课堂上,曾晓梅分享了她四十多年的剪纸艺术经历,讲述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她用生动的语言讲解了剪纸的历史和派别,并以“红色传承”为主题,教授了客家剪纸的基础知识,包括技法、折法、吉祥图案和装裱。同学们通过动手实践,体验了赣南客家剪纸的魅力,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意识。曾晓梅还介绍了主题性创作的知识,包括创作源泉、步骤、画面调整和文创产品,进一步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参与非遗保护的积极性。


理论铺垫点燃热情后,实践环节紧锣密鼓开启。在曾老师悉心示范、耐心指导下,同学们纷纷投入实践创作,沉浸于纸艺世界,体悟非遗传承温度。大家全神贯注于指尖与纸张摩挲互动,精心挑选纸张、斟酌剪裁布局。伴随一件件饱含客家文化底蕴与个人创意的剪纸作品在桌面徐徐铺展,非遗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老技艺,而是在校园里、在师生手中焕发生机。
参加剪纸活动的蔡雨婷同学分享了自己的剪纸作品,她表示:“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剪纸活动,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每一剪每一折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创作过程中也与我自己的专业紧密结合,将上课所学运用在其中。”黄雨婷同学在课程最后也分享到:“剪纸不仅仅是模仿,更多的是创造。在剪纸的过程中,我尝试着将自己的创意融入传统的图案中,这种创造的过程让我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

此次非遗进校园活动由学生工作处主办、文法学院承办,是我校探索五育并举融合路径的积极实践。后续将持续发力挖掘多元非遗资源,创新融合模式,搭建更多优质平台,助力莘莘学子深度触摸中华传统非遗文化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