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赣鄱大地,赓续文化薪火——我校开展2025“文化赣鄱行”暑期实践活动

来源:融媒体中​心作者:文 图/付桂祥、胡瑾编辑:洪思越发布时间:2025-10-11点击数:

本网讯:2025年暑期,我校组建15支思政实践团队,共计149名师生赴于都、赣县、吉安、全南等地探访,以“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为主题在赣鄱大地开展暑期大思政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讲、研、践,赓续文化根脉,赋能乡村振兴。

经济管理学院“星火亮路”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于都县寒信村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在庄严肃穆的革命旧址前,队员们认真参观展壁上的历史资料、珍贵照片和展柜中的实物档案,真切感受到于都人民不畏艰难、顽强不屈的革命品质。在象征军民鱼水情的革命井旁,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何锦龙紧扣“新长征、再出发”的时代号召,为队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勉励大家深入一线、广听民意、学以致用,将个人所学融入民族复兴伟大进程。

在车溪坝脑村革命烈士王金长遗孀段桂秀的家中,实践队员们认真聆听着段桂秀奶奶讲述那段革命岁月的故事。段奶奶的动情叙述,让跨越时空的民族记忆和家国情怀变得可感可触,队员们无不为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伟大的牺牲精神所震撼。

在段屋乡围上村,队员们通过讲解国旗、国徽、国歌的由来与象征意义,激发孩子们对祖国的朴素热爱和自豪感。随后,孩子们用在印有国家象征简笔画的纸张上拼贴创作,爱国情怀与童心创意碰撞出灿烂火花。

文法学院“赣韵龙窑·薪火相传”实践团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奔赴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永和镇吉州窑青少年社会实践点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实践团首站抵达吉州窑,参观陶瓷文化展厅、博物馆和制瓷作坊,感受木叶天目、剪纸贴花等绝技的独特魅力,了解古代工匠们执着追求技艺的艰辛历程,切身体验拉坯和坯体描绘活动。

在吉州古茶瓷博物馆,非遗“点茶”活动开启了宋韵之旅。当茶筅在茶盏中旋转击拂,白色茶汤泛起细密泡沫,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千年前文人雅士共赏“雪沫乳花浮午盏”的诗意,并通过学习注水击拂,体会力度、速度与节奏的精妙,掌握非遗技艺,领悟文化传承的意义。

他们还深入社区,为孩子们普及防溺水知识,并分发宣传册子,为中老年人宣传防诈骗知识,用真实案例揭示诈骗手段。队员们还参与了摆放电动车的志愿活动,将乱停乱放的电动车整齐摆放,为社区整洁有序贡献力量。

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客韵菁菁”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湖江镇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将思政课堂嵌入乡村肌理,在多维实践中书写青年担当。

实践队以红色追思开篇,于湖江镇革命烈士陵园誊抄烈士档案卡,追思英烈,继而拜访三位老党员,倾听他们的谆谆教诲,让红色基因代代赓续。在敬老院,队员们为老人切瓜递果、教用智能手机,于湖江镇文明实践所开展“童心港湾”活动,陪孩子们手绘团扇、下象棋、宣讲“防溺水”知识。

循着文化脉络,队员们探戚氏宗祠、谢氏宗祠底蕴,访洲坪碉堡——赣县苏区红军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的见证,调研向日葵花海。在窑口村,他们解码古法红糖制作的传统智慧,见证现代红糖生产技术的革新,溯源畲族四大姓氏“盘、蓝、雷、钟”的历史文化。

在湖江镇农贸市场,“客韵菁菁”队员们化身“宣传大使”推广普通话,开展禁毒、预防艾滋病和防溺水宣传及高校学生资助政策介绍,赴农事服务中心研学一体式水稻种植,末期以红色走读深化红色文化认知。

信息工程学院“e”路同行实践团前往赣州市信丰路社区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实践队开展安全知识宣讲活动,通过设立宣传点、布置展板、发放资料、流动宣讲等多种形式,向居民尤其是青少年儿童重点普及了防溺水“六不”知识和防范电信诈骗的技巧。

队员化身红色故事的“传声筒”和党的创新理论的“青年宣讲员”,通过深情讲述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干革命等红色故事,深刻感悟信仰的力量与忠诚的分量,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

在社区实践中心,队员们不仅为孩子们讲解赣南客家非遗剪纸的文化底蕴,同时教授剪纸的方法技巧,还耐心地带领他们剪五角星、爱心——这些图案象征着把赤诚的爱献给伟大的祖国,为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红色文化传承实践课。

实践队还围绕“传统节日在社区中的传承与创新”这一主题在社区展开调研,通过走访社区商户、居民以及专访社区党支部书记、工作人员等,深入了解社区创新传承传统节日的方法,并且形成调研报告,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基层社区在传统节日传承与创新中的实践路径。

智能制造与材料工程学院“言续者”社会实践队深入赣县区白鹭古村,展开暑期大思政实践之旅。队伍聚焦方言守护、古建探访、非遗传承、童心关爱,用脚步丈量乡情,以实践点亮古村新活力。

抵达首日,队员们穿梭在太守敬公祠、怀永堂等明清古建群中,大家仔细观察梁架结构,认真记录精雕细琢的纹样,通过与村干部的深入座谈,梳理出方言传承与古建筑保护面临的现实挑战。随后队员们探访毛泽东同志旧居、白鹭会议纪念馆与红军医院旧址,踏上见证了革命烽火的红军步道,并与三位党龄逾50载的退伍老兵围坐长谈,聆听老前辈们对峥嵘岁月的深情回顾与对青年学子的殷切勉励。

在国家级非遗东河戏传承人指导下,队员们勇敢登台学习唱腔、体验水袖翻飞。擂茶香里,村民手把手教队员们研磨茶料,一碗碗地道的白鹭擂茶,引得大家纷纷点赞。在省级非遗“抢打轿”的竞技场上,队员们热情投入,激烈比拼。夜幕降临,篝火旁,古韵悠扬的当地民歌与现代青春的歌舞同频共振,交织出文化的传承乐章。

景福堂内,“言续者”队员们用科技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开展“推普护言”活动,讲述防溺水与自我保护知识,并且准备了石膏彩绘、漆扇制作和手工风车等惊喜礼物,和小朋友们一起动手创作,共享欢乐时光。在现代化育秧基地,师生们亲身感受高效的机械化耕种,与退伍后扎根乡土创业的村干部钟主任交流,聆听返乡创业的艰辛历程与初心坚守。

“文化赣鄱行”暑期实践活动已然落幕,但文化的种子、奉献的精神、红色的基因已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师生的心中。他们用脚步丈量乡情,用实干诠释担当,让千年非遗在守护中焕新,让红色基因在传承中永续。